试服务热线:13456737255

服务时间:365天24小时服务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策略(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策略方法)

2021-09-26 319人浏览
利息正规贷款平台最高20万
点击立即申请

最近很多亲们在找关于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策略的解答,今天景编为大家网罗10条解答来给大家阐述! 有97%资深玩家认为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策略(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策略方法)值得一读!

10条解答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策略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通常来讲,信贷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通俗的说,就是借款人会不会是诈骗分子,纯属来骗钱,或者说是不是存在借钱不还的风险。

二.贷款风险管理可以采用哪些策略

增加贷款人的资产抵压去贷款人的公司实地考查,查看出库情况,生产情况,人员在岗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三.如何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1.具体做法如下:建立内部业务审查机制,要求银行信贷员明确自己的业务,切勿只看销量、不看质量;认真审核银行客户资料,可以采取三级审核标准,且每一级别审核后都要相关负责人签字,明确责任;加强贷款人贷款事项的评估工作,可以聘请专门的投资顾问帮助审核。

四.银行贷款风险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1.银行贷款风险的防范措施:加强准入管理。深入调查、详细审查、充分审议、严格审批,探索建立独立审查制度、审查合议制度、审查咨询制度以及审查监理制度;加强预警监控。

2.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实现“多渠道”预警,创新信贷风险监测预警手段,实现“零距离”预警,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提高监测的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加快信贷调整。

3.由事实风险退出向潜在风险退出转变。由被动性退出向主动性退出转变。由战术性退出向战略性退出转变;加强贷后管理。要建立差别化的风险监控制度,在密切监测风险变化的同时,做好对边缘贷款的动态跟踪和监测,制订完善的风险监控方案,及时化解潜在风险;要注重培育客户经理良好的职业操守,做到始终不越思想道德这条“防护线”,始终不碰规章制度这条“警戒线”,始终不违犯法律这条“高压线”。

五.我国商业银行放贷风险与防范

1.信贷风险防范相关的建议与措施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国有商业银行研究落实针对性强的管理措施,切实加强信贷风险监控管理,确保新增贷款质量。

2.具体包括:1.建立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形成于思,所以建立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树立风险管理理念,是建立风险管理体制的基础。

3.同时更要优化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关键在于风险管理理念是否适应业务发展的要求。目前,改进风险管理理念的关键是要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辨证关系,核心是采取差别化管理的原则。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是并行不悖的,风险管理的过程同样是创造价值的过程,任何业务都是有风险的,风险管理的任务就是寻找业务过程的风险点、衡量业务的风险度,积极寻找、发展防范风险的办法,在克服风险的同时从风险管理中创造收益。

4.要改变以往对风险管理的偏见,树立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还未形成,风险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很少通过沟通去消除文化上的差距,业务流程前台和后台的矛盾往往被动解决,而不是通过沟通来消除这些差异,换位思考不够。

5.2.构建先进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是否健全有效是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一般来说,风险管理体系应该包括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政策体系、决策体系和评价体系等内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应该是全面风险管理,这既是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也是商业银行应对未来挑战的要求。运用现代金融工程的技术,贯彻全面风险管理思想,构筑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体系,是商业银行应对面临的严峻金融风险的挑战的重要举措。

6.当前商业银行应加快风险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建立垂直化的风险管理体制,风险管理重点应该由强调审贷分离向构建风险管理体系转变。

7.以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往往单纯强调“审贷分离”,而忽视了商业银行内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但巴林银行、大和银行、亚洲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事件说明,目前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已经不单单是授信审批的控制,而且更强调银行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

8.从先进银行风险管理的经验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应是风险管理战略、偏好、构架、过程和文化的统一,通过建立清晰的风险管理战略和偏好、完善的管理架构、全面的风险管理过程和良好的信贷文化,最终实现风险管理效率和价值的最大化。

9.3.前移风险管理关口,对客户进行全程管理要在商业银行内部彻底实现风险管理体制的变革,改变以往商业银行内部条条框框的管理模式,就要实现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风险管理体制。

10.风险管理体制要符合业务流程的要求,就是在确保风险管理体制独立性的基础上实现“横向延伸、纵向管理”,推进风险管理关口的前移。

11.在商业银行内部,要逐渐树立“大风险管理”的观念,即风险管理是每一个银行员工的职责,而不单单是风险管理部门的任务。

12.要逐步实现在业务部门设立“风险管理窗口”,通过“窗口”传递和执行风险管理政策,“窗口”的工作直接向风险管理部门负责,风险管理部门对风险窗口人员的任职资格应该有认定的责任。

13.这样既保证了银行风险管理的统一性和独立性,又从业务风险产生的源头就进行有效控制,实现风险管理理念在业务部门的前移、风险管理意识到位。

14.这种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也是对客户进行全程管理,一是严格按信贷规则进行管理,对每笔贷款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合法性进行审查核实,坚持做到选准优良客户,严把贷款准入关;二是严格贷后跟踪管理,根据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防范风险措施。

15.4.要提高风险管理技术,及早利用信息技术要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更要及早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国内风险管理和全球风险管理体系。

16.如果说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先进风险管理理念为银行强大的风险管理功能提供了必要的保证,那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则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17.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水平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业务和风险管理过程的不同阶段对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的需要也是不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风险管理的整体效果不是取决于任何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的单独使用,而是所有风险管理技术综合运用的结果。

18.从国际先进银行的实践看,风险管理工具和信息系统建设及其成果的有效运用,是增强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19.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工具开发和运用方面已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果,但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20.因此,商业银行要加紧推进内部评级工程建设,加快信息系统和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工作,依托先进的风险计量和管理技术,提高实际应用水平,充分发挥科技在风险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1.5.强化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建立一支优秀的管理队伍在风险的管理中,人才是关键。我国商业银行同国外相比,人才相对不足,尤其是风险管理的高级人才相当匮乏,这制约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强化与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及执行效果。

22.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应加紧人才的引进充实风险管理的各个阶层,尤其是基层,另一方面应加紧提高现有职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与能力。

23.这样,既可以从源头上降低贷款风险的发生,又可以建立一支优秀的清收不良资产队伍,加大对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加快对不良资产的迅速处理,以活化不良资产。

24.事实上,事前的控制同事后的控制一样的重要。一般来说,不良资产形成的背后都有某些不良的人、不健全的规章制度、不良的理念。如果还用不良的人进行放贷与清收,很可能助长这些行为。因此,要把优秀人才吸收到放贷与清收盘活队伍中来,这样,有一支优秀的队伍,再配以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不良贷款产生将会更难,而其清收将会更易。

25.6.要建立依法管理贷款制度,强化依法管理贷款,降低贷款风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确保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离不开依法管理贷款。

26.国际上商业银行管理信贷均采取合法的贷款担保制度,是实现信贷资产安全的重要保证。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工作面临众多的法律困境,如恶意逃废债现象严重,法律对恶意逃废债行为的制裁缺乏应有的惩治力度,还有商业银行的资产处置工作在准入资格和依法管理能力方面受到诸多限制,而法院判决的结果往往与商业银行改善资产质量的意愿相悖,再如资产处置中的多重行政制约和高额费用造成“处置即损失”现象发生。

27.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不仅要靠法制的进一步完善,尽快建立起一套完备的民事案件风险处置机制,而且也对商业银行的金融法律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内部律师”的培养,逐步将法律规避风险方法用于金融资产管理。

28.7.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认真执行奖惩制度完善的考核体系与优秀的奖惩制度能实现有效的事后控制。严格奖惩考核,严格执行贷款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贷款质量的提高。由此可见,贷款质量的高低,事在人为,凡是贷款质量低的基层行多是由于领导班子管理松弛。为此,商业银行对分支机构的信贷资产质量管理必须要坚持以点带面、对领导班子应进行轮岗,并认真执行奖优罚劣的严格管理措施。

29.考核体系上应健全完善反映贷款客户风险的经济资本分配系数,在KPI考核中,建议优化新增贷款质量指标,加强存量贷款管理,以新发放贷款不良率、关注类贷款占比、信贷成本、不良贷款额、风险基础管理等指标为考核指标,鼓励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优化存量贷款结构,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及时保全资产,盘活不良,提高贷款质量。

30.8.进一步加大呆账核销的工作力度,积极研究有拨备条件下的核销政策国际先进银行之所以能长期保持较好的资产质量,除了具有较高的风险管理水平外,足额提取拨备并及时核销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31.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按照国际标准和实际风险状况计提了拨备,但由于不能满足现行的核销政策,致使相当部分的呆账无法及时核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贷资产质量的改善。

32.因此,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呆账核销的工作力度,充分利用现有呆账核销政策,及时核销符合政策的损失类贷款;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要积极研究在有拨备条件下的核销政策,并主动向有关部门提出政策建议,让拨备真正起到核销呆账、改善资产质量的作用。

同时,已核销的坏账、呆账还应派专人进行管理,负责催收,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决不放弃。

六.银行如何货款风险控制

1.商业银行控制贷款风险主要通过以下方法:各大商业银行在执行贷款的过程中,都在严格的考察贷款人的贷款能力,做到把风险降到最低;商业银行对贷款工作分为不同等级,严格的考察和监测不良的资产;加强与贷款客户进行沟通,着重控制在这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问题;加强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联合,推进经济资产的结构的整合。

七.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概述是什么

1.正好使我们最近的作业……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信贷风险的类型可以从总体上划分为市场性风险和非市场性风险两类。

2.市场性风险主要来自企业(借款人)的生产和销售风险(即借款人在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由市场条件和生产技术等因素变动而引起的风险;非市场风险主要指自然和社会风险。

3.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因素使借款人蒙受经济损失无法偿还信贷本息的风险;社会风险是指由于个人或团体在社会上的行为引起的风险。

4.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主要是不良信贷的防范。工商银行的信贷手册里有一段名言:“我们收取的利息再高,也难以弥补信贷本金的损失!

5.”我国2002年全面实行信贷五级分类制度,该制度按信贷的风险程度,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6.不良信贷主要指次级、可疑和损失类信贷。银行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银行的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实际收益结果与预期收益目标发生背离,有遭受资产损失的可能性。

7.信贷风险是指借款企业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归还信贷本息而使银行资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信贷业务中占比重大的是信贷业务,信贷具有风险较高、收益突出的特点,对整个银行的经营举足轻重。因此,研究信贷风险意义重大。一般来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具有以下特征:(一)客观性只要有信贷活动存在,信贷风险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确切地说,无风险的信贷活动在现实的银行业务工作中根本不存在。

8.(二)隐蔽性信贷本身的不确定性损失很可能因信用特点而一直为其表象所掩盖。信贷风险发生所造成银行资金的损失,不仅影响银行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多是引起关联的链式反映。(三)可控性指银行依照一定的方法,制度可以对风险进行事前识别、预测,事中防范和事后化解。商业银行信贷的主要风险及对策操作风险1操作风险的概念:入市承诺的兑现使得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本土商业银行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这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基于本土商业银行产权缺位、内部控制机制缺乏,流程设计失当等因素所造成的操作风险日益凸显。

9.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在协议第段所给的定义,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10.操作风险依据风险成因又可细分为两类一类是操作失败或失误风险,包括人员风险、流程风险和技术风险等,另一类是操作策略风险,指在应对外部事件或外部环境时,如政治、税收、监管、政府、社会、市场竞争等,由于采取了不适当的策略而导致损失的风险。

11.前者主要与内部控制效率或管理质量有关,又称为内部风险后者主要与外部事件有关,又称为外部事件或外部依存风险。

12.2操作风险管理对策及建议解决操作风险的方法,根据新协议,主要有基本指针、标准法和内部模型法三种,核心是根据不同的风险权重配置资本。

13.但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由于个人住房信贷操作风险数据收集困难和业务开展时间尚短,基本上无法采用统计法和信息模拟,操作风险的不可预测性在我国尤为突出,因此比较现实的做法是把防范操作风险的重点放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强化流程的管理1对现有流程进行检查和梳理,杜绝可能存在的漏洞。

14.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虽然都设有法规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但没有具体的操作风险管理部门,更谈不上个人住房信贷的操作风险管理部门。

15.在借款合同、借款流程上存在较多的漏洞,如果不及早进行纠正,将严重影响到业务的发展。2对新开发的产品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市场调研,进免盲目投入、无效投入和高风险投入。目前个人住房信贷业务的产品更新逐渐加快,各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在还款方式、担保方式、办理方式等很多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但这些创新是否经过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和严格的操作风险审查,值得怀疑。

16.据了解,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推出一个新的个人住房信贷产品前,很少进行精确的数据分析和预测,住往根据经验和领导的主观判断,这既是由于数据库尚未建立,也因为我国商业银行对市场调研的不重视。

17.应急手段的建立和完善。对检查出来的漏洞和风险,应通过合理的手段进行规避和改正,尽量避免采用过急的手段和霸王条款进行处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这点上做得还不够,尤其是对提前还款的处理,银行在理解到提前还款可能造成的损失后,采用立即加收违约金和限制提前还款的措施,因在借款合同中并无相应规定,造成了社会的强烈反响。

18.二规范严格制订业务手册针对个人住房信贷的操作人员,应该有详细的管理手册。目前,部分商业银行有了类似的管理办法、操作规范和实施细则,但还远远不够。一本内容齐备的业务手册是基层人员进行规范操作的必要条件。相当多的情况下,操作风险来源于操作人员对业务的不熟悉。这样的操作手册必须尽可能详细,对每一个可能发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处理手册的制定应特别注重对操作风险易发环节的设计与处理。

19.三数据库的建立、管理和维护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对数据库的建立、管理和维护已经引起重视,并开始建立自己的个人住房信贷数据库。

20.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认识到一个好的数据库对业务发展的良好推动作用和在操作风险防范中能起到的指导作用。

21.个人住房信贷的数据库,并不仅仅是个人信息的数据库,它还应当包括提前还款、违约风险、操作风险等多方面的数据信息。

22.没有这些全面的数据信息,就无法通过数学模型对个人,住房信贷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也无法制订出最终行之有效的政策。

23.对目前危害很大的假按揭一个好的操作风险防范手段,是建立防范假按揭发生的数据库,收集大量的案例进行统计分析,提取出高度相关的因素,方便在具体操作中对假按揭进行防范。

24.但遗憾的是,虽然我国商业银行遭遇到大量的假按揭,但类似的数据库却从来没有建立过,直到现在,防范假按揭风险的唯一手段,也仅是通过信贷人员对开发商的静态报表和项目情况的经验判断。

25.四加强人员管理,优化风险管理岗位设里个人住房信贷业务的操作人员同公司业务的信贷人员有明显的不同,他们既负责对项目的调查、审批,又负责对借款个人的调查、审批和手续办理,也可能仅仅负责两者中的一块。

26.所以,对操作人员的管理,是防范操作风险中最重要也是难度最大的一环。经验数据表明,一旦有银行内部职工的参与,操作风险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没有优良的人才配备和科学的激励机制,再完美的管理框架也是无法运作的。从市场发展的要求来看,商业银行的发展是在风险与机会中不断谋求平衡的过程。因此,在风险管理体系内建立“风险经理制”,其职能宜确定为以效益为中心,以风险控制和防范为责任,在信贷审查、检查和不良信贷的管理中将风险控制在更低点。

27.担保风险1担保风险信贷担保只是发放信贷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发放信贷的充分条件。目前,商业银行对信贷担保还存在一种错误认识,即过于看重信贷担保的作用,认为只要有信贷担保就可以发放信贷。

28.信贷担保只是分散了信贷风险,提供了一种补偿功能,但它不能改变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也不能保证足额偿还信贷,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信贷风险。

29.缺乏判断抵押品评估机构评估资格和识别评估结论准确与否的标准。对于是由银行还是由借款人聘用评估机构、聘用具有什么资格的评估机构、如何考核评估机构的资信状况、如何判定评估机构的评估结论是否准确等没有明确要求。

30.实际情况是评估机构基本上是由借款人聘用,支付评估费用,受聘的评估机构往往考虑借款人的要求,高估抵押物价值,银行只要看到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后就予以认可,造成大多抵押物价值高估,银行处置抵押物时,要么抵押物有价无市,要么清算价值大大低于账面价值。

31.另外也没有判断抵押物变现能力的标准。造成实际工作中无法判断抵押物是否为市场所接受,接受程度如何。2担保风险管理对策及建议1银行必须健全保证人担保制度,加强对保证人的风险审查,对其偿债能力进行深入分析:一是从单个保证人出发,考核该保证人的保证能力,其财务状况是否能够承担对外保证的数量,对外提供保证总额与其有形净资产是否在合理的比例关系之内;二是从风险控制角度,把相互保证的保证人视作一组借款人,审查其信用集中情况,防范由于保证不充分而导致的风险过度集中;三是设定授信企业的担保额度,严格限制超额企业的信贷准入。

32.加强对保证人财务实力的分析。在分析保证人的财务实力时,首先要分析掌握保证人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信用评级和或有负债的信息。其次,要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判断保证人是否有履行其义务的能力,分析重点:一是保证人的或有负债情况,特别是目前保证人所提供的数量和金额;二是对外提供保证总额与保证人的有形净资产是否在合理的比例关系之内。

33.2加强对抵押物、质押物的分析。要按照MarktoMarket的原则评估抵押物、质押物。对于抵押物,要考虑抵押物的可变现性和未来的清算价值;对于股票、股份和收费权来说,要考虑公司状况和市场变化的影响,股票未来的价格变化,也要考虑学校、高速公路收费权的不确定性,以切实保护银行的债权。

34.3银行应对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资格和声誉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评估机构与借款人是否存在资金或其他利益关系;评估机构与借款人或与银行内部人员之间的关系;评估机构使用的评估方法是否适用于评估项目,评估机构以往的评估结论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等。

35.4规范信用担保机构。一是对于担保公司要视同信贷客户管理,经过统一授信确定其担保额度。同时,在授信时,探索建立符合担保公司经营管理实际的评信授信体系。二是认真审查担保公司披露的担保额度是否全面,担保额度是否超过担保公司注册资本的一定倍数,风险补偿机制是否健全。

36.三是注意防范借款人与担保公司联合欺诈银行产生的风险,考察担保机构所设定的反担保措施是否完备。对于担保机构所出具的受担保企业的评估报告,银行还需派人对借款企业进行调查等。道德风险1道德风险的概念道德风险是委托人与代理人签约后,在履行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有可能为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采取不利于他人的行动,侵占他人的利益,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

37.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委托代理关系,因此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和客观存在。

38.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仍然是信贷业务,信贷业务的道德风险问题也成为近年来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研究重点。

39.2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过程中道德风险层次及其表现形式根据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管理体制和操作流程,道德风险主要存在于以下三个层次,并具体表现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决策层的道德风险:目前商业银行信贷的决策层主要是各级行的领导和信贷审批人员。

40.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体制下,进行信贷决策的个人大多不拥有与其职权相适应的产权,事实上并无足够的经济能力对决策结果负责,或者只负有微不足道的责任,而且在目前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机制下,决策人员对信贷所创造的风险和收益所承担的责权利也是不对等的,这是决策层存在道德风险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在决策行为的非市场化,对高级管理层的约束力软化,对违规行为反应迟钝等等。

41.商业银行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商业银行的管理层主要指各级管理行的信贷业务管理人员。决策层的道德风险增加了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如表达意见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迎合上意”,利益目标短期化,在决策层对管理层的约束力软化的情况下,不同形式的越权经营,对下级违规行为反应麻木甚至默许,账外经营,操纵会计报表,人为调整统计数据,报喜不报忧等等。

42.商业银行经营层的道德风险:商业银行的经营层是指信贷业务的直接经办人员。他们是信息的收集者,是微观信息量最丰富的层次,由于其获取的微观信息量最大,当管理层的监督不到位时,成为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发生频率最高的层次。

43.如工作人员利用制度漏洞,高素质人员利用电脑作案,信贷及不良资产管理人员删除不利信息或提供不实信息误导管理层等等。

44.3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产生道德风险行为的防范对策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产生道德风险问题的原因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因此,要有效防范道德风险就必须内外部、制度和人及产生道德风险的各层次进行综合防范。

45.首先,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应该说国内商业银行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作为我国商业银行主体的国有商业银行仍然没有完全摆脱政企不分的局面,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股东作用仍然有限,产权不清、内部人控制等问题难以有效解决,股东大会及商业银行内部监督系统还无法实现对决策层和高级管理层的有效制约。

46.必须真正建立起商业银行决策层以其自身权益对银行的经营效果负责,经营者直接承受经营失败的经济责任的管理体制,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的道德风险控制才可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47.其次,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将我国商业银行部门分散管理的风险管理方式变为流程管理和系统管理。

48.根据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行为将风险控制分为业务流程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流程的风险控制进行分别的研究与设计。

49.要在既定的组织结构下,加强各部门内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有效控制各项管理工作及工作流程中的风险,从而充分发挥内部控制体系在道德风险防范中的作用。

50.第三,建立充分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外部监督,可有效地降低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充分发挥银监会及银行同业公会的作用,如建立金融从业人员信息库,对不适合担任商业银行高级管理职务的人员信息予以充分披露,提高商业银行获取人力资源信息的能力;要求各商业银行提高对违规经营责任人员处罚的透明度等等。

51.同时也要明确监管部门的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外部监督的及时有效。从而促使商业银行在进行高级管理人员任用时不仅仅限于银行监管部门的资格审查,而且从自身的风险控制角度自觉加强人事任用的审慎性,降低商业银行信贷过程中管理层的道德风险。

52.第四,以法约束,加大对信贷人员从事道德风险行为的惩罚力度。制订严格执行刚性的法律制度对防范银行信贷人员的道德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根据香港《防止贿赂条例》第九条(香港法例第201章)规定,银行信贷业务人员为本人或亲属接受客户的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如金钱、礼物、职位、服务、优待等利益,从而在处理信贷业务中给予优待,即为违法,其最高刑罚是入狱7年及罚款港币50万元,同时将招致最高7年的禁止担任任何法团或公共机构管理人员职位或在任何专业中执业的处罚。

53.通过严厉的刑罚,发挥了其在维护金融秩序中的巨大威慑作用,遏制了信贷业务人员的贪欲,使信贷业务人员不以身试法,防止了信贷业务中的道德风险行为。

54.第五,塑造诚信企业文化,建立廉洁高效的信贷人员队伍。企业文化是决定企业运作的核心模式和信念。健全的道德文化,是各级员工处理日常事务的决策基础。如果各级信贷业务人员都能自发地维持高的道德标准,则银行无须担心违法活动的发生。通过建立诚信企业文化,加强对信贷人员的诚信管理。要经常留意各级信贷人员的行为,及早发现问题;要通过不同的人与客户进行联络,防止其对信贷人员进行腐蚀;要通过内部投诉机制,举报各种舞弊行为;要针对员工的具体情况,安排周密的培训计划,如经常开展案例分析,以案说法等防范教育,使信贷从业人员认识到风险,加深其对法律、监管规定、道德标准的认识,提高其对道德两难问题的警觉性及处理有关问题的技巧。

八.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应如何防范信贷风险

1.重构和优化信贷风险控制系统的基本理念是,风险管理应当贯穿于整个贷款周期,在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管理的全过程形成相应的风险防范理念和风险监控机制。

2.制定标准化的贷款“三查”系统。开发针对借款人的行业、财务状况、经营行为以及管理方面的风险警示信号,制定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标准。

3.建立直观科学的风险预警指征体系。一是建立企业的承贷能力分析指标体系,通过对企业最大限度所能承担负债的能力分析,控制企业的贷款规模,可以有效抑制借款人投资膨胀欲望,减少信贷资金被其直接或间接移位现象的发生,降低贷款风险度。

4.二是充分运用企业的现金流量指标,搞好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三是加强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预测企业发展前景和趋势。企业的盈利能力从长远看,是决定贷款安全性的根本。四是加强贷款客户的综合贡献度测评分析,根据客户依据其信用和贡献状况而作出的授信先后顺序及满足程度的差异,对贷款客户评定授信等级,并据以进行贷款投放和管理决策。

5.评判客户授信等级由两个方面因素决定,一是客户信用等级;二是客户对银行的贡献等级。从商业银行角度讲,客户对贷款风险的影响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客户的财务风险;二是客户的经营风险;三是客户的道德风险。

6.因此,用作商业银行贷款选择和决策的重要依据的客户信用等级,在评判上应当综合考虑客户守信程度、客户财务风险程度、客户经营风险程度三个层次因素,最大限度地揭示出信贷客户的财务风险程度、经营风险程度和道德风险程度,并综合反映出信贷客户的贷款安全性态类别。

7.而信贷客户对商业银行的贡献等级,应当从信贷资源回报率、经营成果依存度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分析和评判。

8.在现实经济金融生活中,经营成果依存度较大而单位资源回报率不高的信贷客户屡见不鲜,单位资源回报率较高而经营成果依存度不大的信贷客户也为数不少。

9.然而,商业银行为了实现风险可承受条件下的盈利最大化,必须紧紧抓住经营成果依存度较大的客户,并努力提升单位资源回报率。

10.因此,我们考察、分析和评判信贷客户的贡献度时,既要重视信贷客户为商业银行的盈利额营业收入额占该行盈利总额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大小,也要注重商业银行所取得的信贷客户营业收入盈利与投入该信贷客户的信贷资源、成本资源之间的比率大些。

11.?

12.建构客户授信等级的综合评判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对经过综合评价确定的客户信用等级、客户对银行的贡献等级分别确定系数;运用加权平均法对客户的授信等级进行定量综合评估;根据定量综合评估结果和有关评判标准,作出客户授信等级判断。

13.要将客户授信等级作为贷款经营决策的根本性的重要依据,按照客户授信等级的好差序列,排出客户贷款的先后序列,决定贷与不贷、先贷后贷、贷多贷少、期限长短、利率高低。

14.运用授信等级管理技术,可以克服盲目性,提高组合管理和资源配置的效率。将有限的信贷资源在各个层面、各类客户、各种产品之间进行优选配置,对银行的总体风险和各类风险进行总量控制。

15.依据对客户授信等级的动态监测,对客户授信等级或有明显不利趋势的信贷资产及时采取措施,通过调整信贷资产结构,力求银行总体上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16.三是信贷员要在客户授信等级评判和识别的基础上,要对客户财务风险对贷款风险的影响程度趋势进行分析,并研究提出防范客户财务风险向贷款风险转移的对策与措施。

17.建立有效的审批流程策略。风险识别主要受制于审查部门对每个风险资产关键潜在风险的预测、监视、识别的能力,因此现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必须建立一套合理标准的审批流程以提高风险的识别。

18.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大部分信贷人员客户经理的风险识别、测量的一般技能有限的实际情况,控制贷款风险最可行的办法是建立一套标准化的贷款审批的流程体系,实现信贷审批过程在一定程度上的硬控制。

19.这个标准化的审批流程由定量和定性两部分组成:定量分析通过对客户财务资源的评估得出风险评分结果;定性部分以银行内部最好的信贷员根据个人经验进行贷款风险决策的方法为基础,系统通过进一步研究信贷员的判断以及判断得出的过程,归纳整理制定出可供其他信贷员效仿的确切定性标准。

20.实行“三权分立”的贷款审查组织构架。加强风险的防范能力首先必须要按照内部控制的“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建立“信贷制度制定权”、“贷款发放执行权”和“风险贷款处置权”三权分立的贷款审查组织构架,建立相对独立的风险调查制约系统、风险审查制约系统、风险审批制约系统和风险检查制约系统。

21.一是信贷委员会和信贷管理部行使“信贷制度制定权”,负责制定、修改银行的各项信贷政策和信贷制度、规范各项授信业务的标准和流程、设计对客户信用风险的评估方法和审查模式、界定银行系统内各级机构和人员的审批权限,并负责对以上制度和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22.二是信贷业务市场部和信用审查部行使“贷款发放执行权”,信贷业务部负责信贷业务的贷前调查和贷后检查跟踪管理,信用审查部负责贷时审查并向有权审批人做出报告。

23.三是资产风险管理委员会和资产管理保全部门行使“风险贷款处置权”,负责对不良资产的清收管理。优化风险管理岗位设置。没有优良的人才配备和科学的激励机制,再完美的管理框架也是无法运作的。从市场发展的要求来看,商业银行的发展是在风险与机会中不断谋求平衡的过程。因此,建议在风险管理体系内建立“风险经理制”,其职能宜确定为:以效益为中心,以风险控制和防范为责任,在贷款审查、检查和不良贷款的管理中将风险控制在更低点。

24.同时,对信贷主管分设级别业务职务序列,并相应授予信贷业务审查、审批权限,统一实施“一个层次审查,双人会签审批”的信贷审查、审批模式,从机制上保证最终审批人不主导审查,有利于信贷人员、审贷人员、贷审委成员多角度揭示贷款风险点,进一步固化了“集体决策、个人负责、权力制衡”的风险防范体系。

九.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有哪些政策

1.长期以来,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国家宏观稳定性经济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执行者,国有商业银行形成的信贷风险是商业性与政策性风险并存。

政策性银行的成立和运转,使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性信贷风险相对减少,商业性信贷风险问题更为突出。

十.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与防范对策

1.这里提供给你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可以参考一下,找找灵感:信用风险--由不良资产引发;市场风险--由市场不确定性主要是利率变动引发;流动性风险--由现金短缺引发;操作风险--由内部管理不当引发。

贷款产品: 房屋贷款 汽车贷款 信用贷款 企业税贷 土地质押 企业融资

贷款攻略: 贷款案例 房贷资讯 车贷资讯 贷款资讯